2004-11-02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
徐善 1961年,因创作任务的需要,傅抱石与关山月得到了一次去东北旅行写生的机会。从六月始至九月底返回北京,为期近四个月。《煤都壮观》便是傅抱石那次写生创作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我最早见到傅抱石的《煤都壮观》是傅抱石回宁后在南京的汇报展出中。那是一幅不太大的作品,横式,长宽比约为3:1,左上角有篆书款:“煤都壮观”;行楷记述:“一九六一年八月四日得巡礼抚顺西露天煤矿,规模产量均全国之冠,最感人者现有工人愈余万而署目不见多人,真壮观也。仓卒写来,殊未足尽万一,斯堪愧矣。十六日抱石沈阳记”。用印两方:傅(朱文),一九六一(朱文)。十年十一月八日傅抱石专文《东北写生杂忆》,十一月十五日发表于南京《新华日报》。一九六三年二月廿八日傅抱石以其与关山月的名义为他们的东北写生画选写了前言,其中亦提及“煤都”的创作。《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画选》1964年9月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辽宁省新华书店发行。 今天又见到的傅抱石先生的《煤都壮观》一图则是傅抱石先生1964年秋在前稿基础上的再创作和再加工。此图高82.7cm,宽163cm,作于皮纸之上;行楷款书:煤都壮观,一九六四年秋,傅抱石南京写。印有:傅(朱文、圆形),抱石之印(白文),当惊世界殊(朱文、压角),甲辰所作(朱文、边印)。现由南京长风堂博物馆收藏。该图应是傅抱石特别精心创作之图,曾参加华东地区美展,有傅抱石先生亲笔题签,大约也是傅抱石先生生前最后一次参展的作品。原为横画竖裱白绢底大立轴,因“文革”之乱而流入社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笔者在国内曾见过此图。此图后流入海外,今得复见,十分高兴,但已被裁成镜片了。装裱形式的创伤和变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画作的精、气、神,因为此图确系傅抱石感言“费心血最多、伤脑筋最深”的作品。傅抱石在他的《东北写生杂忆》第四部分曾写道:“煤都画了两幅,即《煤都壮观》和《煤都一瞥》。”这里所说的《煤都壮观》便是指的1961年8月16日在沈阳所作的那一幅。画煤都,许多人都曾劝傅抱石说:“吃力不讨好的事,少碰些。”“不入画的东西,是画不好的。”但是对于傅抱石这样激情型的天才画家,当他有感而发,创作激情到来的时候是什么也挡不住的,他是一定会千方百计一吐为快的。他说:“我是仅凭那雄伟的西露天煤矿给我的震动,结合现场的一些草图来进行构思,进行创作的。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党委书记告诉我:这个矿的发展经过,大跃进以来每年不断增长的生产数字,一天能出多少煤,有多少工人,范围多宽⋯⋯如数家珍地边走边讲,边进边指,忽然指着对面一层层正在开采的煤层对我说:‘您看,这颜色多美呀!’我禁不住心里一怔!心想,这位书记同志实在不愧为一位高明的画家。谁都知道煤炭的颜色黑黝黝的,几十万人的露天矿,真是黑烟弥漫,尘土飞扬,而在我们党委书记的眼里会觉得它是多美的。我能不画吗?所以一回到沈阳,就动它的心思了。最初是技法上有困难,墨已是黑的,用墨去画煤炭,好像很方便,实则大大不然。由于我没有丝毫经验,暗地里糟了不少的纸头。就是《煤都壮观》这一幅,中间也动摇了几次,实在画不下去,可是我一想到‘您看,这颜色多美呀!’这句话,我又摸起笔来,坚持画完了它。”傅抱石的这段精彩的创作感言,道出了中国画写生和创作的根本玄机。 1961年的那张《煤都壮观》问世之后,傅抱石又用了三年的心血创作了1964年的这幅更大的《煤都壮观》。从创作和画面效果的需要,比例从1:3改成了1:2,虽然依旧横幅,但已从小画变成了大画。傅抱石对他的东北写生之旅曾有“滋游奇绝冠平生”的感叹。煤都或许是傅抱石一生中碰到的最头痛的题材,但是傅抱石用他的激情和超人的手段画出了煤都的壮观,也画出了现代中国画无比壮观的前景。 南京长风堂博物馆所藏的大幅《煤都壮观》是一件从未发表过的傅抱石创新之作,它的壮观气象是否已令傅抱石自己满意,已因1965年傅抱石的突然去世不得而知了,但是可以肯定最后的这幅《煤都壮观》一定是令傅抱石满意超过1961年的那一幅《煤都壮观》的。 2004年11月2日于南京傅抱石纪念馆 责任编辑:王洁 |